工商時報【林佳誼】 ■愈來愈多日本企業發現,若想要「深入人心」打動消費者,就不能不好好地認識一下神經科學。 ■Business in Japan are increasingly using techniques drawn from neuroscience in their marketing strategies to penetrate deeper into the minds of consumers. 隨著神經科學發展日新月異,愈來愈多日本企業也投入研究怎麼樣行銷才能最「深入人心」。而研究結果顯示,乍看似乎八竿子打不著關係電信業和啤酒業,合作行銷竟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。 包含日本電信龍頭NTT DoCoMo、廣告巨擘博報堂(Hakuhodo),以及朝日與麒麟等啤酒大廠,一共11家代表性業者,從去年起便跨領域攜手合作,共同投入神經科學與產品行銷的研究。 研究團隊負責人、日本ATR電算神經科學實驗室的神經資訊部主任神谷之康(Yukiyasu Kamitani)指出,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對啤酒罐,和NTT DoCoMo的香菇頭公仔吉祥物「DoCoMo DAKE」,竟會產生類似的反應。 換句話說,這代表如果NTT DoCoMo和啤酒公司聯手行銷,很可能就會產生加倍的廣告效益。 分析大腦的電波活動 神經科學主要是在研究大腦活動,以及大腦活動與行為之間的連結關係。有些神經科學研究是運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術,測量大腦內部的血液流動,有些則是利用腦電波儀,分析腦部的電波活動。 神經科學有助於先行預測人們對於各種刺激會產生什麼反應、做出什麼決定和行為。而行銷者的工作就是設法去影響消費者的想法、決策和行為。所以從相關研究成果來看,顯然所有的企業行銷長,都不能不好好認識神經科學一番,瞭解大腦反應在人類感知與決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。 除了行銷之外,若是企業能夠排除諸如心理因素等其它干擾,取得客觀的腦神經反應資料,瞭解消費者喜歡、不喜歡什麼,也有助於打造出更完美的產品。 譬如日本機器人公司ZMP就已經開始運用神經科學來研發新的汽車設計,以提升駕駛體驗。ZMP與日本日立公司合作,在實驗中讓駕駛穿上特殊裝備,紀錄駕駛在開車過程中的腦部血液流動和心跳反應,再根據這些數據來進行改良,以求設計出更「容易駕駛」的汽車。 ZMP社長谷口恆也說,這麼做是為了「更了解駕駛的心理狀態」,進而設法去除會讓駕駛產生壓力的設計。 日本東海光學同樣靠著神經科學知識,研發出新的雙焦點透鏡鏡片Belna Resonas,提高清晰度,降低大腦承受壓力,進而創造出高於傳統鏡片4倍的銷售業績。 應用範圍擴及日常生活 拜腦部核磁共振技術及其它神經掃描裝置的進步之賜,揭開了大腦決策過程中的「黑盒子」,今日的研究者已有更多機會,可以更準確地測量出人類大腦內部的實際反應,也讓企業更瞭解消費者在購物的過程中,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刺激。 但專家指出,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,再加上應用「配戴運算」(wearable computing)技術的谷歌眼鏡(Google Glass),問世指日可待,未來神經科學的產品行銷研究,已經不限於在實驗室內,而是可以跨到真實世界,進一步掌握真實消費者的真正反應。 新聞來源: YAHOO新聞 | ||||||||||||||
熱賣商品推薦 | ||||||||||||||
|
|
|
acer筆記型電腦,toshiba筆記型電腦,hp筆記型電腦,宏碁筆記型電腦,ibm筆記型電腦,ausu筆記型電腦,